非遗技艺 | “蓝染”蓝与白的邂逅
在很早的时候,人们就开始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来美化生活,一草一木,皆为所用,蓝染便是其中的一种古老技艺。
流传千年的东方蓝,生发于蓝草——板蓝根,板蓝根的叶子经过发酵、氧化之后便形成了一种叫靛花的漂浮物。
比蓝色的染液更鲜亮,在同为植物本源的棉白布或是棉麻混纺上,绽放无限生机。
于是,便有了荀子的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”
扎染古称“绞缬”,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,在隋唐时期更是风靡一时。
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《捣练图》中,几位贵族侍女穿着的服饰就是绞缬工艺制作的,体现了当时流行风尚和工艺水准。
这样一种古老的手工印花之物,虽然色调简约,背后却藏有十分复杂且讲究的制作工艺。
想要制作出深厚均匀的靛蓝色,不仅需要多次、反复浸染才能完成,更需要看天劳作。
根据时间、气候、温度进行,不同自然条件下,染出的蓝色也不尽相同,这是与自然的共同商榷的成品。
看惯了五彩斑斓的我们,或许正需要静下心来,感受一番素色的洗礼。
#扎染[话题]# #非遗文化[话题]# #蓝染[话题]# #中式美学[话题]# #笔记灵感[话题]# #色彩[话题]# #时尚穿搭[话题]# #宝宝辅食分享[话题]#